news-banner

金华快速推进监管现代化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5  作者: 行业资讯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金华经营主体达181.5万户,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其中,个体工商户总量达127.5万户,居全省第一。自2014年9月以来,金华市个体工商户总量已连续111个月增幅超过10%。1月11月“个转企”3676户,数量居全省第二。金华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达3767.6亿元。目前金华拥有各类经登记并正常经营的专业市场72个,年成交额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一串串数据,彰显着金华经济活跃度。

  今年以来,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围绕金华市委“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总目标,以“创优争先 创新突破”为目标,快速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11月30日,金华召开全市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表彰了一批“最美个体劳动者”获得者和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金华市个体经济学院揭牌,该学院预计每年培训个转企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受益个体工商户不少于10万家次。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迭代升级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智能登记系统,提供10个高频行业“套餐式”登记服务,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线下“即来即办”,线上“一网通办”,填报时间压缩75%,全年累计办理16.5万余件。打通税务、社保等15个部门的1.3亿条经营数据,通过自建分型模型,对经营规模、雇工人数等7项指标作对比分析,为个体工商户进行数字画像。将全市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

  金华在全省率先出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标准》,建立“1+N”分类体系,突出“块状经济行业引领”等21项分类指标,明确“三型四类”分型分类标准。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了个体工商户监测分析样本库,对辖区个体工商户7大类29项指标实行全量全时的数据归集。会同税务、社保等部门收集整理意见建议6997条,协调处理问题诉求5838个,形成22份监测报告供政策研判。

  其次,该局还整合部门、国企、高校等资源,全面落实“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等8项扶持个体工商户举措。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260.75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9亿元,扶持创业2311人次。

  同时,金华各县(市、区)结合当地特色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义乌为入驻佛堂古镇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实施6个月的房租减免政策;磐安对“磐五味”中药材种植个体工商户落实亩均10005000元的补助;永康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开办补助。

  金华在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特色产业质量提升、缺陷产品召回、全产业链质量提升、首席质量官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金华经验”和“金华亮点”,为金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质量担当和质量作为。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产业特点,迭代推出保温杯(壶)、中药材、磁性材料等20个重点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目前,保温杯(壶)、中药材产业先后入选全省质量提升重点项目,保温杯(壶)、磁性材料产业先后入选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

  该局以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为抓手,从政策帮扶、质量提升、品牌推广、产业转型、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力,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质量提升。永康市知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该平台获得了从工业设计、3D打印、专利申请到模具设计制造、环评、孵化等全套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帮助该公司设计的新型可循环包装箱,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余件。截至目前,金华累计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7个,培育省级示范点4个,居全省第二。

  在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过程中,金华相继出台《金华市标准化战略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快速推进标准强市建设实施方案》,设立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激发了企业对标准化建设的投入。

  据悉,金华企业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2项、国家标准1473项、行业标准840项、区域标准157项,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分)技术委员会4个,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6个,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

  金华在“品字标”企业培育上下功夫,率先在全省推出质量承诺“品字码”,率先开展“品字标”公共品牌“四个百分百”试点。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政策上用奖金激励各家企业积极申报认证,对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资金,对主导和参与制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并发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金华在全省率先开展“实施一个召回、提升一个产业”工作试点,先后在水晶泥、巴克球、液体加热器、跑步机等行业实施。自试点以来,共实施召回缺陷消费品1144930件(套),消除安全隐患82个,成立相关行业协会3个,制定行业标准2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项,培育“品字标”企业3家。

  首席质量官是推进质量强企建设的人才保障。近年来,金华市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指引,系列推出首席质量官联盟、“首席质量官贷”、首席质量官人才制度等创新举措。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企业首席质量官1139名,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得企业和“品字标”品牌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和培训覆盖率均为100%,持证率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前不久,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举办全省首个“首席质量官”研修班,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学者,首期组织全市52名优秀首席质量官开展为期4个月的校园培训,全方位提升首席质量官综合素质。

  此外,金华市还建立“县(市、区)入职培训+设区市能力提升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累计举办首席质量官入职培训9期,共计培训1200余人次;多种形式开展互促交流活动,为首席质量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全市累计组织30余名首席质量官总结提炼体系化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案例,为1000多家次公司可以提供经验分享。

  金华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助力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0年以来,金华市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创建数量全省第一。今年,金华全市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优势企业8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8家。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注册商标2.8万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51.6万件,专利授权2.49万件。

  今年5月,金华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建议》,为金华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长远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轮答辩,“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猪”两个地理标志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改革,以知识产权授信质押融资,截至10月,金华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10亿元。今年4月全国首单知识产权全链条保险正式落地金华,有效破解了知识产权“创造投入多、转化风险大、维权成本高”的问题。截至目前,完成知识产权保险440单,投保企业137家,保额2.15亿元。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为总抓手,积极打造“食安金华”标志性成果以及“浙里食安”示范试点项目。

  该局持续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整治,抓实“两类领域”,全面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切实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在亚运期间开展全域食品安全治理专项等行动,累计出动驻点人员733人次,保障食材1582批次、约84.3吨,完成食材检测2100批次,保障了13.7万余人次用餐安全。

  金华成立建设平安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出台全省首个专业市场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市场商贸专班“五化四治”闭环整治法、市场消防领域“六六”工作法、特定种类设备领域“三建三查三率”以及燃气安全领域“十个一”工作法全市推广。针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相关领域主体,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地毯式、滚动式的风险隐患大排查,从严从速形成整改闭环,加快推进实现隐患动态清零。持续动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累计发现并整改特定种类设备、专业市场、重点工业产品安全风险隐患13088项,立案处罚1182起,处罚1098.1万元。

  金华紧盯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实行“日巡查、周比对、月排名”机制,及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监测各项任务完成情况。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做好与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通过特色典型打造、媒体宣传、公众参与等方式,提高项目的知名度,扩大民生实事影响力。大力推进省级放心市场、民生药事服务站、阳光食品小作坊、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等省市民生实事,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91万家。同时,制订行政执法“十要”“十不准”,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今年以来全市系统累计查处案件数7578件,罚没款7043.05万元、移送公安数62件。

  下一步,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知重负重,加倍努力,坚决贯彻落实金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精心谋事、用心做事、潜心干事,努力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金华篇章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