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近期,洛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了洛阳市市级储备粮春季质量普查,目前检验结果已经出炉且全部合格。储备粮日常如何保存?质量普查怎么样做?洛报融媒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一座洛阳市市级储备粮库点一探究竟。
走进市级储备粮库区,一排排巨大的白色仓房映入眼帘,这里储备的是小麦原粮,大多数都用在调节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洛报融媒记者顺着斜爬梯进入一座粮仓,一地金灿灿的小麦尽收眼底,清香气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地面好像只有薄薄的一层,可实际上,粮仓的实际深度有6米,一脚下去,如流水般的小麦会立刻没过脚踝。
“这里是洛阳市市级储备粮库区之一,目前有6个总储量为6万吨的浅圆仓和3个总储量为1.3万吨的高大平房仓。”工作人员介绍,小麦颗粒归仓之后,如何妥善储存是最重要的,每个粮仓都有完善、良好的储备粮保管条件。
采访当日,室外艳阳高照,可是待在粮仓内却十分凉爽,洛报融媒记者穿着外套也不觉得热。“恒温低湿的环境,有利于粮食储存,减少损耗的发生。”工作人员说,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储备粮的质量,粮仓全面采用智能化管理,引入了智慧粮库系统、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三项储粮新技术。其中,智慧粮库系统可全面掌握粮食储藏期间虫害、粮温、仓温、气体的实时数据,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测;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技术能迅速大大降低粮食的水分和温度,防止粮食发热、变质,还能有效抑制虫霉,改善储粮条件,保持粮食的稳定性。
按照地方储备粮轮换的相关规定,粮仓储存的小麦一般4年内轮换一次,这是为避免因超期储存而引发的粮食变质等问题,确保储粮安全。不仅如此,储存在粮仓的小麦还要定期“体检”,也就是质量普查,固定时间是每年的4月和11月,包括粮食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及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等多项,以便更好地判定粮仓中的粮食是不是满足质量卫生安全。
洛报融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使用专业仪器,对粮仓内的小麦进行扦样。通俗地说,扦样就是抽取小麦样本,应该要依据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照粮堆的高度分层扦样。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要横向分区设点,根据粮仓面积设置不一样大小的设点区域;接着再纵向分层扦样,以6米深的粮堆为例,粮仓需要分四层进行扦样。“采取下上后上、逐层扦样的方式,保证各点区域扦样的数量一致。”工作人员说,这也还是为了保证抽取小麦样本的区域能够全覆盖,更加准确、客观地获取检验结果。
扦样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将扦取的样本用分样器进行分样,分取适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后,装入密封的样品袋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大家都知道,体检的项目越细化,得出的结果也更加精确;储备粮的“体检”也一样。进入实验室的小麦样本要经过质量检验和储存品质检验两大项,包含色泽、气味、水分、杂质、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等多个小项,才能得出最终的“体检报告”。
小麦的色泽和气味检验,是通过常规的肉眼观察、鼻子嗅闻进行的,不过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要求一点儿都不少。比如色泽鉴定,需要取出定量的小麦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整体颜色和光泽;如果色泽不容易辨别,则需要在白色平底磁盘上平铺薄薄的一层,不能露出底盘颜色,再仔细观察。在进行气味鉴定时,需要将小麦样品放在手掌中,用摩擦或哈气的方法使样品变热,立刻嗅闻气味。如果气味不易辨别,就需要放到密封的玻璃容器里,加热后保温几分钟,再开盖嗅辨气味。
在检验储存品质时,品尝评分值的检验环节也很有意思。类似于百姓家蒸馒头,工作人员需要将小麦倒入实验磨粉机里制粉,过筛后放置一周,之后用和面机和面,放入醒发箱发酵,再手工制作成馒头并蒸熟。接着,将蒸好的每个馒头样品按照参加品评的人数平均分成小块,每人一份,放在搪瓷盘内,趁热品尝,根据馒头的表面色泽、弹性、气味、食味、韧性、粘性,对照参考样品进行评分。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对参加品尝评分的人员也有要求。”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品评小组由5至10人组成,分为不一样性别和不同年龄档次,另外,品评前1小时内不吸烟,不喝酒,不吃东西,不能过饱或过饿,不使用化妆品或其他有明显气味的用品。
洛报融媒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根据历年的洛阳市市级储备粮质量普查结果为,小麦样本的检验合格率为100%,这些储存在各个粮仓的储备粮,不仅端牢了民生饭碗,更是百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底气。(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岚 文/图/视频 通讯员 王东甲 张静雯)
上一篇: 水泥粉磨工艺的几个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下一篇: 销售NJJ-1A粘结指数自动搅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