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真不了。为了宣传疗效,非法医疗广告很容易露出马脚。有经验的人指出,通常这一些产品宣传上都会吹嘘独特完美的疗效。凡是正规治疗效果差,或者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在虚假医疗广告里,都会获得神奇完美的治疗效果,而且信誓旦旦:“没有效果,全额退款。”
虚假广告的发布者常常是“世界级的、全球性的研究所、专家组、教授团”或者是“中医世家、国家级科学院的分支机构、军队医院”等,能够让你产生一种敬畏心理的机构和人物。其实,只要通过种种方式对其进行查证,真相就会大白。
所售药物大部分是碾成粉末状的“药物”。这些“药物”要么是用纸包着的,要么就是用胶囊包装或用传统中药丸的蜡球状外壳包装,往往标明“最新科技成果”或“祖传秘方”,而且“绝无毒副任用”。这些“药物”比正规医院使用的药物更“完美无缺”。其实,不少这样的粉末状物中含有正规医院正常使用的药物,只不过碾成粉末状了。
专家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在“馅饼”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也是你一步步识别虚假医疗广告的基本功。
泛滥的小广告可不仅仅卖药品保健品,还有一些医疗机构也通过种种手段发布非法医疗小广告。有经验的人指出,依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广告管理法》中的规定,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做监督管理。此外,《医疗广告管理法》中有明确规定,医疗广告中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不得含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不得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不得含有淫秽、迷信、荒诞的;不得贬低他人;不得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名义、形象做证明。
专家提醒,市民如果前往广告上所说的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首先要检查此医疗机构有没有《医疗机构许可证》;第二要看诊疗科目是否与广告相符;第三要看医生是否有《执业医师证》。如果这些医疗机构没有以上几项证明,则被视为非法行医,市民能够直接进行举报。
同时,市民们在就医的时候肯定要注意保留证据:包括书面的承诺或者协议,和产品的说明或者是收费的凭证等。这样一经发现上当受骗或者自己权益受损,就能及时投诉和举报,规避黑心诊所或者是一些私人小门诊的消费陷阱。
专家还特别提醒那些有病乱投医的患者,求医治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轻信那些非法的医疗小广告,以免耽误自己的治疗时间,同时给自己或者家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